【新快报】艺术如何融入社会现场?“布衣百迹”工作坊深入对话

本文转载自新快报,点击此处,查看原文链接

《扩展的观念:博伊斯与中国》公共艺术系列项目之一:“布衣百迹——康乐村社会现场·在地对话工作坊”在海珠区凤阳图书馆成功举办。展览“布衣百迹”从4月13日持续至20日。在地对话工作坊于4月13日圆满举办。

新快报1.png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课程负责人任倢在活动开始时介绍了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展览实施情况。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兼课程发起人陈晓阳在致辞中强调,《在地实验》作为一门有十年历史的必修课程,课程的核心宗旨致力于将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作为未来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了解社会现实,并思考艺术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

新快报2.png

在现场,艺术家们分别介绍了他们的作品和调研故事,深入探讨了康乐村多个方面,包括流动人群的生存现状、服装产业的异化、劳动者的个人价值、外贸环境以及城市化带来的变化。在调研的基础上,艺术家们尝试在作品中展示临时工的生活状况、冚车工无偿的穿线时间以及村里孩子们的生活状态等现实问题。

在导览环节中,观众们踊跃提问,对社会性艺术如何更有效地融入社会现场进行了深入讨论。本地观众基于自己的视角,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比如探索在地艺术作品的更优表现形式以及这些艺术作品如何能够产生更深远的社会影响等。

新快报3.png

导览结束后,《自由的状态》作者郑洋洋带领观众们一起开展丝网印刷工作坊,共同体验了印刷艺术的乐趣,印花的来源是郑洋洋创作的康乐村临时工卡通群像。工作坊在现场工作人员秩序维护下有序进行。现场的大朋友、小朋友都玩得不亦乐乎,并且收获了独一无二的自制印花布袋。

 新快报4.png

新快报5.jpg

新快报6.png

值得一提的是,约瑟夫·博伊斯的重要文献展:“扩展的观念——博伊斯与中国”正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博伊斯作为德国社会性艺术尝试的先驱,其作品和理念为当代艺术教育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布衣百迹”展览及对话工作坊作为“博伊斯与中国”的公共艺术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广美的社会性艺术研究课程和展览,推动中国社会现场对艺术研究、展览和教学的关注,增进公众对当代艺术及其关注问题的理解。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志钦

受访者供图

责编:李世云


暂无留言

登录 请登录发表评论